Nikon 28Ti 是我的第一臺隨身底片機,原本一開始一個朋友傳了這台相機的外觀照片給我時,我第一個反應是28mm,我已經有 Zeiss Distagon T* 2/28,而且那時候隨身攜帶着FM3A接這個鏡頭,感覺沒很必要再多一台,但實際使用隨身機後還是覺得隨身機還是有它方便的地方。最主要是在攜帶方便,由一般包包裡面,或者是口袋裡面拿出來的速度,比拿SLR出來的速度要快,在街拍的時候這樣的機子也比較不會像SLR那樣的顯眼,比較沒有侵略性。這篇文章與 Minolta TC-1 那篇一樣,是要來紀念擁有過這台相機,連同TC-1 一起賣掉湊錢買了 Nikkor 24-70mm f/2.8G。

  

_DSC2493

 

這台機子的全名應該是 Nikon 28Ti Quartz Date。另外有一台兄弟機是 35Ti,價格便宜不少,我還是選28Ti 是因為我比較習慣這個焦段。兩台的顏色不一樣,28Ti是全黑,35Ti是銀色。28TI 是全機身鈦金屬材質,做工非常堅固扎實,拿在手上就像是拿一個金屬塊的感覺,稍微有點什麼摩擦碰撞都沒太大影響,我在二手市場上面看到的28Ti 外觀都很好。有在網路上看過說,這台機子的外殻太堅固,在找二手的時候要注意,可能外觀很漂亮,但是裡面有問題,由這邊可以看到這台機子的堅固性有多好。體積上面對於隨身機來講還是有一點大台,尺寸是118 x 66 x 36mm,315g重,跟 Panasonic GF2 的機身差不多大小。放在外套口袋還塞的下去,牛仔褲的口袋就進不去。我一般都會有背包包出門的習慣,所以我都放包包裡面。不過要由包包拿出來的速度還是沒有比從褲子口袋拿出來的快。

 

_DSC2572

 

_DSC2547

 

_DSC2485

 

它的原廠皮套做的很貼身,所以那個拉練比較緊,也一樣會影響把機子拿出來拍攝的速度。指針的顯示界面很有質感,右邊是光圈顯示,以1/3級做單位,範圍是f/2.8到f/22。左邊是對焦距離顯示,壓著左邊的那個AF按鍵轉滾輪可以設定MF距離。中間下面的是曝光補償,+/- 2EV,也一樣是1/3級做單位,也一樣是壓著左邊的按鍵轉滾輪調整。中間上面的指針是顯示張數,但同時也是定時模式與T快門的碼表,一格為一秒,可以到50秒。定時與指針顯示的照明燈是同一個按鍵,壓著按鍵轉盤往內轉讓中間上面的指針指向定時標誌,按下快門開始倒數計時,定時拍攝的時間是10秒。機頂最左邊的那個 LCD 平時是顯示張數,但也同時是機身參數設定時候的顯示。

 

ISO是自動偵測,可使用ISO 25 到 5000的底片。這台機子不能夠自己設定底片的ISO數據,若需要增減感時就必須要用曝光補償來調整,若底片上面沒有條碼的話,相機會是設定在ISO 100。

 

這台機子共有三個拍攝模式,程式設定模式、光圈優先模式、與T快門模式。一般多數都是用程式設定模式用光圈優先模式比較多,但是有T快門模式,所以這台機子可以拿來上腳架拍車流、水流、夜景、煙火、等需要長快門的題材。在這個模式的時候曝光時間需要自己抓,可以先調到光圈優先模式開大光圈然後自己推算,或者是另外帶個測光表。操作方法是轉到T快門模式,按一下快門開始曝光,在按第二次快門關閉。這台機子不能接快門線,所以按快門的時候要注意。雖然指針只能顯示到50秒,但其實最長的快門可以到10分鐘,所以當曝光時間超過50秒時候需要另一個錶來做參考,到那麼長的曝光也應該只要看分鐘就可以了。

 

閃光燈的控制是開關式放在機身正面的右下方,防紅眼模式則是在左側面。閃光燈的控制可以強制讓它閃,讓機身自動偵測,與強制關閉三種。我一般都是讓它強制關閉。

 

 

_DSC2563

 

它的觀景窗大而且明亮,雖然看上去會有點變形,當然這不影響拍照出來的成效。觀景窗內有框架顯示構圖,在不同的對焦距離時候,會依照對焦距離而出現不同的視差效果框出不同的構圖框架。觀景窗內的資訊顯示比較少,除了構圖的框架,主要只有一種,預設上面是快門速度,不過可以更改成為其他的。快門速度的顯示是以LCD顯示實際數字,快門的範圍是2秒到1/500秒。曝光不足的時候會顯示「L」,曝光過多會顯示「H」。

 

「Panorama」是全景模式。那個槓桿推過去後在作用上,應該是直接物理性的把底片遮小,成為全景的比例。在這個模式之下,在觀景窗上面也會有相關的構圖選取範圍的顯示。

 

觀景窗左邊的「mode」與「set」是用來設定一些機身的參數用的,在設定時,參數的顯示是在上面的LCD當中。主要可以設定的是機身測光方式、觀景窗的顯示內容、照片上的日期與打印、回復原廠設定、指針顯示重置。觀景窗內的LCD顯示,預設是快門速度,但也可以改成光圈或對焦距離。

 

28Ti 的 3D-Matrix 測光很準確,在高對比的場景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曝光,即使是喂它吃對於曝光準確性要求比較高的正片都沒有問題。是可以把測光模式改成中央重點測光,不過既然 3D-Matrix 測光模式的準確度非常優秀,所以我也一直是用這個測光模式。曝光這樣的準確,後來很多時候我都乾脆適用程式曝光模式當做傻瓜機來拍。

 

實際在使用的時候,操控上其實比較依賴那個指針顯示,所以需要一開始先看指針顯示選取光圈,設定好之後再開始拍攝。如果很在意光圈到底是選取了多少,就必須要一直回去看指針,這樣就會影響整個拍攝節奏。出門遊玩拍風景的時候影響不大,但是當掃街要搶拍的時候就多了一個步驟,我自己使用的時候都會先固定在某個光圈後就不管一直拍,直到快門速度無法配合,或者直接用程式曝光模式。對焦的準確度倒是不用擔心,不過也因為它的距離顯示也是在指針上面,最近對焦距離是40公分,拍攝時候如果離被攝物體太接近,會比較不容易察覺,若真的很在意對焦距離就要去更改觀景窗內的LCD顯示設定。半按快門對焦與全按下去曝光的界限很清楚,不容易誤按,這台機子的快門延遲也稍微長了一點,也會影響搶拍時拍下來的畫面。

 

鏡頭銳利跟對比都很好,但是二線性有點明顯,抗耀光的能力比較弱,所以在面對太陽逆光的時候要注意。下面兩張耀光的情況有點不同,第一張太陽在比較高的位置耀光很明顯,這張也是耀光最誇張的一張,夕陽那張正吃太陽的耀光反而比較少。我在濟洲島碰到了超大太陽,需要把縮光圈很小在拍攝,出來的結果則是出現暗角,暗角的程度也不一致,在大光圈之下的暗角反而不明顯。理由我不是很清楚,可能跟快門設計上面有關係吧。

 

Agfa Vista 400
20

 

Fujichrome Velvia 50
Velvia50_1_21

 

Agfa Vista 400
17

 

Agfa Vista 400
16

 

 

這台相機因為操控的關係,我覺得比較適合在拍攝節奏比較慢的時候使用,像是出去旅遊可以悠閒拍照時,而且有T門模式,喜歡拍慢門的話可以就帶著這台相機加上腳架慢慢拍。一隻旅遊腳架跟這台相機的整體重量並不高,而且攜帶還算方便。由於最高快門並沒有很快,所以在選底片的時候用ISO較慢的會好一點,上面我出現暗角的照片是ISO 400,光線非常充足的情況之下,光圈要縮到f/16左右。其實我是覺得在這台機子上面,用正片當主力是不錯的選擇。

 

Fujichrome Velvia 50
Velvia50_1_24

 

Ilford FP4
18

 

arrow
arrow

    illuvi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